10470850_10152604962691895_3920407912922284426_o

圖取自大塊文化FB

內容介紹:請至大塊文化的Blog

 

【心得】

不知怎麼地,在看這本書時,總會讓我想到另一本書"海上教堂"。

剛翻開始看前幾頁時,心裡覺得有點難過,是怎樣的家庭讓1個8歲大的小孩寧願在危機四伏的大街、田野裡亂晃也不願回家?是怎樣的觀念,讓一個母親愛長子勝過其他的孩子?

我想,我或許可以瞭解母親偏愛長子的心態,因為身邊也有類似這樣的母親。只是,我從小就看不明白。又或許,那都是那個時代的不得不。

故事中,有許多讓人覺得難過的事,三郞在家的不受寵,孤身一人在外的辛苦,一心期望獲得父母重視的心情,最後的最後,還是得面對現實面,父母的確是會偏心,而兄弟姐妹間的感情也未必會比朋友來得更好,而我們能做的就僅是做好自己。這些不僅是從書中帶給我的心得感想,也是我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

我們都不會知道其他人的真實感受,就像書中三郎的大哥因嫉妒而寫給他在美國特務朋友的信中的不實內容一樣,我總在想,在這一連串的謊言中又摻雜了多少的事實。而我也在想,會不會很多時候,其實所謂的真實,多半也摻雜了一些謊言,只為了讓事情看起來比較合理。

三郎最終獲得自由了嗎?我想或許是吧…

我在想,三郎的自由是拿回了對自己的主宰權,而不再受限於所謂的父母、家庭、生活。我個人覺得亞洲的父母普遍對自己的孩子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若是違背了父母便成了不孝。這麼說或許太過偏頗,不過,我看著三郎掙扎於聽從父母與家裡的安排還是順其心意做想做的事,便想著家裡安排的事或許是最舒適最安心的卻不見得是最讓自己開心,我們總擔心害怕順其心去做想做的事而與家裡的期望相違背會被指責不孝,然而這是事實嗎?

三郎的父親最後告訴三郎的堂哥說,在所有的孩子裡三郎是最不需要他操心的孩子,不禁又讓我想問,是最不操心還是從來都沒有操心過?人總是很矛盾,孩子不想父母擔心,卻又煩惱父母不夠關心;父母希望孩子自主,卻又不斷煩惱與操心。又或許,小說內的某些情節勾起了我自身的一些經歷,我們永遠不知道三郎的父母是否真的不疼寵三郎?

最後的最後,我真羨慕三郎與芳子的感情,芳子總是很支持三郎的決擇,也相信三郎會帶妻小到美國團聚,我想三郎最終能堅持住也是因為有芳子的支持與鼓勵。

願所有看完此書的人都能勇敢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都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堅持理想。

 

在此感謝大塊文化提供這次的試讀機會,能閱讀到這樣棒的小說,十分感恩。

 

佳句摘要:

**有時候,人不快樂,就會故意讓別人受苦,讓自己覺得好過一些。

**你的人生只有一次,要努力爭取。

**記憶固然美好,但是活著的人要更好。

**從現在開始,唯一重要的是,就是我現在是誰,還有我以後打算變成什麼樣的人。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會像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

**我知道每一個人都不過是凡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也受到他們認知的世界所局限。

**台灣人被征服了太久,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表示自己的認同,只能表示對不同政體的效忠而已。

**自我價值比考試更重要。

**這是舊世界的方法---無意識的重覆,豁免了一個人自我反省、自我檢驗和自由意志的重擔。

**家。

  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

  這個就是家。

**人有人能夠真的重新來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飄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